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
信息来源:广西乡村振兴简报2023年第32期
作者:张金呈
【资料图】
融安县聚焦政策引领、深化改革、创新驱动、科技支撑、品牌文化、市场流通六大重点,全力构建金桔产业“基因种质—产业标准—网红产品”全链条产业化发展体系,走出一条具有融安特色的金桔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。
资料图片:与鸡蛋同样大小的脆蜜金桔。(韦荣军 摄)
一、建立种质资源保护研发机制,选育培优基因母本
一是建立产业历史文化传承保护机制。坚持价值导向与合理利用结合,充分挖掘融安金桔历史渊源,由财政拨款100万元对清朝乾隆二十三年(1758年)间从江西省吉安府龙泉县(今遂川)引进的金桔古树进行保护,配置生长记录和视频监控等设施,至今在大将镇才妙村完整保存着19株263年前栽种的金桔古树,为保护研究金桔近300年的基因母本、传承金桔历史文化奠定了基础和载体。二是搭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平台。建立基因母本保护基地和健康苗木基地,推动融安金桔种苗种业提档升级。建立新品种母本园,研究开发植株健康、树冠繁茂的金桔树作为采穗母本源,建立母本采穗圃,建成脆蜜金桔第一代纯种母本基因母树园120亩,每年可提供金桔接穗960万芽,保证高品质脆蜜金桔苗木培育接穗种子供应,努力建设成为国家金桔种质资源圃。建设全国最大脆蜜金桔苗木培育基地,编制《融安县特色产业脆蜜金桔苗木培优培壮项目实施方案》,建成180亩无病毒苗木培育基地,投入资金1000万元培优培壮,每年可提供纯正无病毒金桔种苗300万株。三是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。依托融安金桔研究院组建种质品种研究室,与中国农大、广西柑桔特色研究院、广西大学等合作进行技术攻关,通过植株基因测序及物候期观测筛选、品比试验示范等工作,创新推动种质有效利用与新品种选育,先后孕育了“融选三号”“富圆金柑”“滑皮金柑”“脆蜜金桔”等多个新品种,融安县拥有完全知识产权,成为目前唯一可以规模化生产的多倍体柑桔新品种。
资料图片: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融安金桔
二、健全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,推动融安金桔“行规”实施
一是制定金桔种植标准。制定《融安金桔生产技术规程》和《融安金桔管理体系》,实施“大苗种植快速成园技术”和金桔核心示范区提质升级工程等系列举措,大力推广大棚避雨遮光生态防虫种植等新技术,有力推动融安金桔绿色生态发展。二是制定金桔质量标准。以深化标准化发展改革为契机,积极创建国家金桔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,参与制定《金桔》国家标准,首次将滑皮金桔写进国家标准。主导制定《地理标志产品融安金桔》广西地方标准,规范金桔从种植到销售等全过程6个环节,建设检测中心实现金桔产业链检测全覆盖,统一规范融安金桔口感、品质和标准。三是制定金桔市场标准。根据不同年份光照和气候特点,统一金桔上市时间,确保金桔品质和质量。在统一质量标准的基础上,按照单果直径、色泽、糖度等核心要素,把融安金桔细划为特果、大果、中果和小果四个级别,并对应不同的市场指导价格。制定《融安金桔电商销售服务规范》《融安金桔包装、储运规范》等标准,使融安金桔“线上”“线下”销售均有据可循,掌握市场话语权和主动权。
资料图片:在融安县第十三届金桔文化旅游节上,大将镇种植户黄六易获得油皮金桔、滑皮金桔双料“金桔王”称号,陈涛获得“脆蜜金桔王”称号。(卫纲 摄)
三、构建品牌文化市场融合体系,打造融安金桔“网红”产品
一是建立品牌培育机制。加强与中国品牌网等专业团队合作,全力打造地理标志区域公共品牌。“融安金桔”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等“国字号”,品牌价值达30.5亿元。鼓励龙头企业创建培育自己的品牌,先后培育出“桔乡里”“大桔已定”等300多个商标品牌。县委县政府每年评选金桔十大品牌,并予以资金奖励。二是创新品牌宣传推广模式。邀请专业团队设计品牌LOGO 和动漫形象,统一品牌标识。参加东盟博览会、第四届新农人节暨网红农特品牌产品展览会、市长推介品牌农产品活动等各种展会活动,筹办“融安金桔文化旅游节”“丰收节”等活动,提高融安金桔影响力。三是健全完善品牌保护机制。制定“融安金桔”地理标志使用管理办法,全面加强融安金桔地理标志产品生产、销售管理,实行“准入退出”品牌管理机制,规范和保护融安金桔地理标志使用。通过加强执法队伍建设,吸纳社会监督力量,组建融安县金桔行业协会,畅通投诉举报渠道,对内加强行业自律和行业监管,对外加强品牌维权和侵权打击,对融安金桔进行全方位保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