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你是新朋友,请点击上方的蓝色字 关注 “高科技爱好者”,保证不会让你失望的.
2023年5月消息:在2022青岛年度经济成就宣传发布典礼上,公布了2022青岛企业100强(以2021年度营业收入指标作为依据)。榜单入围门槛为35.95亿元,较上年的26.82亿元提高了34.04%;总营业收入达到18541.17亿元,同比提升20.4%;利润总额、资产总额、所有者权益、纳税总额、研发费用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。
制造业是青岛经济发展的“压舱石”,39家制造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929.89亿元,占比达到53.56%;利润额占比59.79%、纳税额占比69.52%、从业人数占比59.26%,同比分别提升3.08个、0.41个和3.57个百分点。
(资料图片)
有43家企业跻身“百亿俱乐部”,比上年度增加3家,相较十年前增加了24家。青岛啤酒、利群集团、澳柯玛、双星集团、赛轮集团、青特集团、即发集团等均榜上有名。前十名营收总和达到9066.82亿元,占据了半壁江山。
排在6-10位的依次是一汽解放青岛汽车、青岛城投集团、新华锦集团、山东港口国际贸易集团、中车青岛四方机车。一汽解放青岛汽车凭借494亿元的营收位居第六,前身为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青岛汽车厂。去年9月,投资12亿元的一汽解放青岛基地研发能力提升项目正式开工,计划明年3月建成入驻,致力于打造高端商用车的研发基地,同时填补山东省汽车检测基地的空白。
除了解放青汽,此次还有2家车企入围。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以211.88亿元营收排在第19位,自07年开工建设以来,已陆续实现第700万辆整车下线、第600万台发动机下线等里程碑。北京汽车制造厂(青岛)有限公司首次上榜,以36亿元营收排在99位。
近年来青岛汽车产业快速崛起,已成为当地第一大产业,连续四年整车产量超过百万辆、产值过千亿元。聚集了一汽解放、一汽大众、解放新能源、奇瑞汽车、上汽通用五菱五大整车生产基地和200余家零部件企业。青岛正努力建设成为国际汽车产业高地,到2035年实现汽车产业营业收入5000亿元,整车产量达到200万辆。
排在第五位的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公司,成立于04年,是中石化、山东省、青岛市共同出资设立的特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。这是我国首套单系列千万吨级炼油项目,目前拥有原油综合配套加工能力1200万吨/年。去年,公司缴税费创历史新高;利润总额、单位完全费用、单位现金操作成本3项经营指标在集团公司炼油板块位列第一。
建筑业是青岛的传统优势产业,多年来青建集团一直处于排头兵的位置。这是全国首批通过房屋总承包特级资质重新就位的15家企业之一,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,先后承建了青岛胶东国际机场、青岛会展中心、青岛大剧院、青岛地铁1、7、8、9号线等标志性建筑和重点工程。
海发集团成为最大的黑马,以792亿元的营业收入跻身前三,并成为2022青岛服务业企业收入50强NO.1。这家企业成立已有11年,形成了城乡建设产城融合开发、现代产业园区开发运营、股权投资和资本运营三大主业,开发建设、金融控股与资产运营、影视文化、智慧科技、高端制造、医疗康养、环保节能七大产业集群。2022年,海发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068.43亿元,成为青岛市第三家跻身“千亿俱乐部”企业。
海信集团营业收入达到1695.53亿元,已连续七年突破千亿。根据Omdia发布的数据显示,去年海信系电视全球出货量达到2454.3万台,从第四提升至第二,仅次于韩国三星,创下中国品牌最优成绩;同比增长16.1%,是TOP5中唯一逆势增长的。
海尔集团稳居榜首,营业收入达到3327.37亿元,已连续18年成为青岛市营收过千亿级大企业,连续14年排在“欧睿国际全球大型家电零售量”第一名。旗下拥有海尔Haier、卡萨帝Casarte、统帅Leader、三翼鸟等品牌,设立了10大研发中心、71个研究院、35个工业园、138个制造中心和23万个销售网络。
去年7月,总投资130亿元的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项目开工。这是集团自创立以来中国最大的投资项目、产业链配套最全的项目,未来将建设成为家电全产业链科技园区和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园区,带动提升青岛市产业数字化水平。